美國中情局前職員斯諾登早前逃亡來港,揭露美國自2009年起一直透過「稜鏡」計劃,監控中港網絡,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政府官員、商業機構等,震驚港人。對於美國嚴重侵犯個人私隱的行為,我們表示強烈的譴責,並望其立即停止一切的黑客入侵行動,重新建立中港美三地的互信。而日前,中文大學有學系網頁內63名師生的個人資料,被發現轉載至另一境外網站,更具體反映出香港的網路安全確實存在漏洞,我們認為,香港作為世界的國際金融中心,其高度的資訊自由是我們一項重要資產,但與此同時,企業和個人的私隱亦必須受到嚴密保護,不能任由他人竊取,故政府有必要加強有關工作,建立市民在網路安全方面的信心。
事實上,香港電腦被黑客入侵的情況一直有上升趨勢。據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釣魚網站」的攻擊報告有298宗,黑客入侵的舉報更高達382宗,按年增加70%。隨著社交網站及智能手機使用率日增,不少用戶喜歡在網站或手機儲存個人資料,令黑客有機可乘,利用惡意程式入侵社交網站及智能手機。警方去年底成立了網絡安全中心,專責監察大型基礎建設的電腦系統網絡流量,包括政府服務、銀行及金融業、公共服務和通訊服務,而一旦發現網絡流量異常,會提供協助並追蹤襲擊源頭,以及聯繫其他機構防避和應變。我們認為,政府應與防毒軟件公司合作,將服務擴展至更多領域,如大學及較大型的伺服器等,並設立專門小組以應對國外的黑客攻擊。另外,有關部門亦可配合教育宣傳,提醒市民如何防範黑客攻擊,保護個人的私隱和通訊自由。
在聯合國頒佈的《世界人權宣言》中的第十二條中,私隱權有著明確的定義:「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人人有權享受法律保護,以免受這種干涉或攻擊。」確保自己的私人通訊不會被別人窺探,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而聲稱重視人權的美國,竟透過各種方式於本地進行監聽、竊取情報,更令人防不勝防;因此,我們建議政府可從法例著手加強網路安全,並加重黑客攻擊的罰則,以收阻嚇之效。我們期望,政府能保護香港免被更多黑客滲入,讓市民在使用互聯網時更加安心、放心。
2013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