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龍社團聯會 心繫民生、情繫家國
2397 1822
 
info@klnfas.org.hk
 
  「龍聯之友」登入   成為「龍聯之友」
 
   

心繫民生、情繫家國

info@klnfas.org.hk
電話: 2397 1822
兩會精神分享會2024
更新日期: 2024-03-22
分享
返回


城華再現 – 東九龍與啟德新區共同發展建議書
更新日期: 2012-04-18
前言

九龍東區是香港舊式樓宇最多,也最為密集的地區。事實上,因鄰近舊啟德機場,九龍城、黃大仙以至觀塘一帶曾經是繁華的區域,每年均有大量出入境旅客到當地的食肆、商店消費,東九龍一度展現出輝煌的繁華風貌。我們認為,承著啟德發展計劃的落實,周邊舊區也應該重新起飛、發展。

自西九文化區的發展項目逐漸展開,西九龍半島已有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起動九龍東」及啟德發展計劃,這些都將令九龍區以至整個香港有一個全新的面貌。然而,對於鄰近啟德的高樓齡聚落帶,政府雖然亦重視發展規劃,如於2011年度施政報中提出加快舊區更新及重建,並設立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但實質成果未能回應當區居民的期望。因此,我們撰寫了「城華再現 – 東九龍與啟德新區共同發展建議書」,藉以引發社會討論及探討,重新打造九龍城、黃大仙及觀塘的長遠發展,讓東九龍的風華再次呈現人們眼前。

 

一、         完善新舊區道路連接

伸延輕軌鐵路至九龍城舊區

在未來,輕軌鐵路不但可成為便利居民的交通運輸系統,也能夠成為維港甚至是香港的旅遊地標。所謂「路通財通」,要令啟德新區及東九龍融合發展,必須做好道路的接駁。現時啟德發展區內的環保輕軌系統,主要在啟德區內迴轉操作,未有妥善照顧到九龍城、觀塘以至黃大仙舊區居民的需要,亦不方便旅客遊覽香港的其他地方。

根據政府規劃,有關輕軌鐵路已新增了長約0.6公里的觀塘延線;然而,作為最接近啟德的區域之一,九龍城區亦有需要與新運輸系統接駁,以求逐步帶動其他地區受惠。誠然,啟德附近的舊區街道普遍較為狹窄,網絡擴展面對技術挑戰,但我們認為政府可配合「起動九龍東」的活化計劃,如利用重建十三街的契機,把環保列車伸延至土瓜灣區(詳見圖一),為舊區居民建立嶄新的綠色運輸系統,相信更能為新舊區共融注入動力,並加強研究如何擴展其道路網。事實上,新界的輕鐵、香港島的電車都是成功而又具有特色的例子,而九龍區的輕軌鐵路應該根據區內居民的需要、道路系統的環境限制、社區未來的發展需要一步步規劃出列車的行走路線,為舊市區的活化奠下基石。
 
 
 
完善D2主幹路,接連九龍城

根據啟德發展區的規劃,整個啟德新區主要靠6號幹線貫通中九龍,即中九龍幹線、D2主幹路和將軍澳–藍田隧道,建成一條東西方向的高速公路,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合組成一個新的策略性道路網絡。D2主幹路從舊啟德機場的南停機坪地面開始,以茶果嶺公眾貨物裝卸區為出口,連接中九龍幹線和將軍澳—藍田隧道,接通茶果嶺、九龍灣及油尖旺區。如果按目前規劃,九龍城區將會出現被邊沿化的情況,嚴重影響該區的未來發展及重建計劃。本會建議D2主幹路位於中九龍幹線的地下管道應開設分枝通住啟德和九龍城之間,並與太子道東接連,以方便九龍城區車輛進出西九龍一帶(詳見圖二),有效疏導當區的交通擠塞問題。
 
設立地下街促進新舊區共融

地下街及港鐵出口是人流交匯之處,對於促進新舊區共融起著關鍵的作用。我們認為,政府應興建更多地下街,在地下接駁新與舊區。而地下街也可不單單是隧道的形式,同時也可設立一些商舖,或設計有主題特色的地下通道,如航空、歷史展覽等,增加新舊區之間行人互相往來的誘因。建設的位置尤其應以龍城區、新蒲崗及牛頭角為主,以連接啟德地下街、車站廣場及九龍灣廣場等旅遊設施。此外,配合沙中線的興建,政府準備增建土瓜灣延線,並於2009年就土瓜灣站及馬頭圍站的興建展開諮詢;我們認為,政府亦應把港鐵站的出入口處伸延至九龍城舊區及新蒲崗內,便利更多區內居民乘搭鐵路,也可以透過港鐵的地下通道,促進新舊區的往來。(詳見圖三)
 
擴闊交通要道

鑑於目前太子道東行車線作為東九龍與西九龍連接的主要幹線之一,由於太子道東與馬頭圍道、亞皆老街及太子道西的交通交匯處形成瓶頸,在繁忙時段往來車輛流量頻繁,導致嚴重交通擠塞。若啟德發展區落實後,區內的居住人口膨脹,進出啟德新區的交通需求將會以倍數激增,會把周邊的交通擠塞問題更形惡化;此外,宋皇臺道目前已經受交通擠塞的困擾,在啟德新區落成後,同樣會帶來更嚴重的交通問題。雖然政府已有計劃擴闊行人道,但車流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因此,我們認為政府在規劃啟德用地時,可把部分發展用地撥作改善交通之用,如擴闊原有太子道東行車線及宋皇臺道,令區交通得到紓緩。(詳見圖四)
 
二、             促進舊區重建及發展
 

啟德發展新區必須要與鄰近的九龍城、黃大仙及觀塘區融合為一體,不能割裂發展。因此,完整、有規劃的舊區重建是政府的必要之務。由於啟德新區以休閒商業區為藍本,故我們認為,政府應及早就啟德周邊舊區的發展,制定整體的規劃作配合。我們期望能夠善用土地,避免繼續興建所謂的「牙籤樓」,而應該把該區的土地,作統一、整遍的發展,讓區內能夠有較完備的整合,而非只有高聳的私人樓宇,為區內帶來全新的面貌(詳見圖五)。

當中,以九龍城區為例,十三街的地理位置處於啟德新區及九龍城舊區的交接點,非常重要,也有重要的發展價值。根據二O一一年《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規劃研究》指出,市建局的諮詢平台在建議重建為優先方案前,會盡早開始進行社會影響評估。我們認為,在尋求可以受影響的公眾意見後,政府應加快步伐落實社區的願景,改善區內舊樓林立的局面(詳見圖六)。而當中有不少聲音指出,十三街本身與啟德新區接壤,故成為公眾平台,有助加強兩區之間的聯繫,而當中文化藝術的發展尤其重要。

我們認為,十三街鄰近牛棚,同時也接連啟德新區,的確能夠起到新舊區共融之餘,也有條件發展成為一遍文化藝術的區域。再者,十三街的對面則是日後在啟德新區設立的多用途體育館,我們認為可以把兩者一拼發展為體育文化藝術地帶,並成為新區與舊區之間的一個核心部分,帶動兩區的人流。此外,我們亦認為五街與及環字八街等地區也應該作同樣的整體規劃,期望政府能加以考慮。

三、        設立海濱長廊

海濱長廊是啟德新區未來一大景點,現時的海濱長廊預計連接到九龍城的海心公園,我們認為,如將長廊向下延伸至紅磡碼頭,上接啟德及觀塘海濱長廊,將九龍東的景觀完整化,令新舊區貫連成一有機體,連帶為舊區注入生命力。因此,我們建議政府可主動回購沿岸一些私人碼頭及土地,如青洲英泥碼頭及翔龍灣近海旁的用地等,從而成立一條由土瓜灣到紅磡和尖沙咀區的步行地段,再經過啟德新城,接連至觀塘的新海濱,打造成為一條超級海濱長廊。同時,我們建議應善用海濱,除了興建單車徑外,亦可增設懷舊大笪地,展示香港舊時「平民夜總會」的風情,如利用海心公園的區域,在指定時段內開放成「平民夜總會」,吸引人流,更可以在指定的日子,在海濱長廊中舉行天光墟,供街坊擺賣,建立一個具本土特色的海濱長廊,吸引更多人流,增添生氣。(詳見圖七)

除此以外,海濱長廊的空曠面積及沿岸的美景,亦為藝術表演者提供理想的表演場地,政府可以參考外國一些例子,擺放藝術裝置,甚至展示各大專院校美術系學生的作品等;而承九龍城舊區活化之便,政府亦可於鄰近工廈加入更多文化藝術的元素,如增設創意產業的工作坊等,打造一個沿岸的文化帶,相信亦能發展成引人入勝的景點,吸引人流到跨城區遊覽。

 
 
 

四、        拆除跑道對出的防波堤

承著啟德發展項目中,郵輪碼頭的設立,吸引大型郵輪駛經本港,以及在啟德新區設立海濱長廊的建議。海岸的使用及環境變得相當重要。目前,在跑道對出的海中,仍然設有兩排防波堤,我們認為配合發展需要,建議政府拆除有關設施,不但能讓大型的郵輪進出碼頭較為容易,也能促使附近水域的水流循環流動,減輕臭氣的影響(詳見圖七)。


五、        構思文化導賞徑


現時政府規劃了一條環繞都會公園的文化徑,並附有連接九龍城及黃大仙的延線(詳見圖八);有鑑於文化徑延線的規劃路線過長,橫跨新蒲崗一帶,難以走畢全程(詳見圖九),我們建議再增設一條文物導賞徑,並加入電子路標加以解說,以串連九龍城區具歷史文化特色的景點,如高山劇場、海心公園、宋皇臺、牛棚藝術村、九龍城寨等,除了可以提供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給下一代去回顧歷史,更可以強化社區本土文化特色,繼續保留和延續。
 
在路線方面,此文物導賞徑可以由海心公園為起點,經高山劇場、宋皇臺、城寨公園,以侯王廟為終點,並以牛棚為中心,介紹各個景點的特色,同時可以因應不同主題,如「廟宇遊?」、「龍城深度行」、「尋找帝王家」等作出不同的安排,邀請熟悉香港歷史的學者參與設計路線及帶領導賞團,增加其可行性和吸引力。除了一般的導賞元素外,更可以加入攝影的部分,令參加者可以「遊古蹟、思歷史、繫香江」。區議會則可以撥款在路線景點增加中英文簡介,而且可以向旅發局推介,把小冊子放在旅遊中心,並考慮將現代科技與歷史古蹟結合,例如現時九龍寨城公園已有立體技術(3D)呈現圖像,政府應推出手機程式(Apps)供市民及旅客下載,當中有不同路線的資料,讓人可以邊走邊看,將本地景點國際化。

事實上,香港正實行新學制,在中學推行通識教育,我們認為可以向區內的中學推廣,透過如「城市定向」一類的活動,去引導中學生去思考文物保育這個課程,打破固有的學習模式,走出校園、認識社區,把學習和生活融合一起。同時可以讓他們設計一個方案可以在社區推動文化保育,達致文化傳承。
 
 

六、          發展美食特色

(龍城區/北帝街/崇潔街/黃埔/成業街)


九龍城素有「小美食天堂」的美譽,吸引不少市民和外來遊客慕名而來。過去城寨附近有很多風味食店,販賣東江豆腐、魚旦、茶葉蛋等,現時龍崗道一帶也保存了不少當時的店舖,加上傳統餅店及涼茶店,而北帝街更匯集了不少港式菜館,包括茶餐廳、車仔麵、粵菜等(詳見圖十),在傳統文化逐漸失落的現在,九龍城反而能作為招徠旅客的賣點,提升社區對旅客的吸引力。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應在旅遊上加強宣傳,將九龍城的數個餐飲業集中點羅列其中,讓旅客在科訪這個「美食天堂」時有更多參考。


還有,九龍城南角道、衙前圍道一帶以「香港小曼谷」享譽全港,除了有不少泰式雜貨店,也有許多著名的泰國餐廳;同時,亦有一系列的日式餐廳集中在福佬村道附近,在假日往往吸引了許多本地市民到該區找尋美食。(詳見圖十一)這些群落式的餐廳,如同日本大阪城區一樣,反映出具獨特的飲食文化;然而,九龍城食肆的顧客對象仍以本地市民為主,我們建議政府應加強該區的特色,例如參考廟街容許食肆攤位擴張的做法,在啟德附近打造主題食街,並重點推廣及研究配套設施,例如回購食肆附近的工廈,或利用龍城舊區的土地,改建成停車場,應付繁重的車流,以求將九龍城打造成中西美食文化交匯的地方。


另外,為配合啟德未來的跑道公園,觀塘的成業街也是一個值得推廣的飲食業集中點。該地與觀塘跨海大橋連接,遊客可在觀點前航空交通管制塔這一景點後步行前往,而成業街及周邊街道的餐廳現時五花八門,匯聚各地美食,政府也應該研究相關配套,包括設立路標及地圖指南,吸引更多人流到達舊區消費(詳見圖十二)。

 
 
總結

城市發展不斷更替、更新,東九龍舊區見證了悠久的歷史,同時也邁向更新和轉變。我們期望政府能夠在整個發展九龍中留白的地區,重新作出規劃,令東九龍再次起飛,期望政府吸納本會建議。

九龍社團聯會        謹啟
 
Top  
返回  
下一則
                 




心繫民生、情繫家國

info@klnfas.org.hk
電話: 2397 1822
長者免費剪髮日
更新日期: 2017-03-17
出版刊物
聯絡方法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