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堅尼系數」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從0.476升至0.537的極高水平,反映香港貧富懸殊越趨嚴峻,成為一個社會警號。今屆特區政府以減緩貧窮問題為主要施政目標之一,先後重設扶貧委員會及制定官方貧窮線,相信大眾市民都是歡迎的。所謂「授魚不如授漁」,我認為特區政府在處理貧窮問題上,應持兩個原則:一、提供基本溫飽;二、鼓勵自力更生。因應本屆政府即將發表其第二份施政報告,我深切期望當中能在此兩大原則下,推出更多扶貧措施,回應貧苦階層的訴求。
本會最近就《市民對2014-15年度施政報告的期望》進行了一項民意調查,並與過去的數據樣本作分析對比。我們發現市民關注民生及福利的比例較一年前下降了7.2%,部分轉而關心包括房屋及政制等問題,相信這與過去一年多項利民政策順利落實有關。其中,長者生活津貼已惠及逾40萬長者、另外2元乘車優惠每日有約67萬人次使用、鼓勵就業交通津貼實施雙軌制後受惠人數大增等,正反映出政府在民生政策上已有一定成效。事實上,根據政府統計數據,自2012年起,貧窮家庭和人口總數均有所減少,說明了扶貧工作已有初步成果。然而,香港貧窮人口雖在過去3年間沒有增加,但從「堅尼系數」急升的結果來看,貧窮戶的貧窮狀?顯然不斷惡化,可見政府有必要再接再厲,在施政報告中提出一系列具體方案,重點提升貧窮戶的收入,以紓緩基層市民的困苦。
上星期,本會委託香港理工大學進行了電話訪問,就扶貧政策訪問了1000名香港市民;在有關調查中,有超過六成的受訪者,贊成政府向輪候公屋人士提供租金津貼,故我們建議政府可著手研究有關政策,並參考現時綜援制度下的租金援助,為公屋輪候冊的家庭減輕租金壓力,直至他們獲得編配租住公屋單位為止。此外,根據政府的最新數據,全港貧窮人口總數達一百三十萬人,當中逾一半是在職貧窮家庭的成員。我建議政府設立低收入家庭補貼,確保有全職工作的低收入人士,不用申請綜援也能養活一家,減少出現跨代貧窮的問題。美國現時實施了「勞動所得稅扣抵制」,把「低收入」分成三個區域:「進入區」、「穩定區」、「離開區」來制定政策,香港也可參考他們的做法,協助市民脫貧。
現屆政府在扶貧工作上才剛剛起步,我相信政府有決心、有魄力處理問題,為貧苦大眾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而透過適當的政策措施,我希望香港經濟均衡發展,令年輕一代可以有一個公平的環境向上流動,讓不同階層透過參與經濟活動,共同擦亮這個繁榮的東方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