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龍社團聯會 心繫民生、情繫家國
2397 1822
 
info@klnfas.org.hk
 
  「龍聯之友」登入   成為「龍聯之友」
 
   

心繫民生、情繫家國

info@klnfas.org.hk
電話: 2397 1822
兩會精神分享會2024
更新日期: 2024-03-22
分享
返回


對政府推行「資歷架構」的意見
更新日期: 2016-06-16

前言

政府即將為設立「資歷架構」制定法例,並將在九個行業,包括印刷及出版業、鐘錶業、中式飲食業、美髮業、物業管理業、機電業、珠寶業、資訊科技及通訊業及汽車業推行,本會認為設立「資歷架構」對香港影響甚大,涉及社會的穩定和社會的未來發展。因此,本會成立專組進行研究,期望引起社會大眾對資歷架構更多的關注。

根據香港統計處二零零六年度統計數字一覽,香港現時勞動人口達三百六十一萬,當中以二十五至四十四歲的人士最多,接近二百萬(198萬),佔總勞動人口五成半(54.8%)。這群青壯勞動人口無疑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有趣的是,從二零零五年十五歲以上人口學歷統計數字來看,仍有超過七成(71.9%)的人口只擁有中五學歷以下,預科及大專學歷以上者只佔28.1%,相較亞洲其餘三小龍,香港明顯仍處於中等以下水平。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知識型及高技術的人材培訓尤為重要,因此政府最近計劃推出「資歷架構」政策,期望在各行業內推動資歷分級制,評定各級人材所需要的學歷及技術,方便僱員能自我增值及刺激僱員進修的決心,以便在行業內得以攀升更高的地位,從而營造出全民學習的風尚。

事實上,近年來香港人已感到學歷對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相比起二零零零年有超過七成半(76.3%)人只擁有中五學歷以下,現時港人學歷水平已有所提升,亦反映出香港人普遍認同學歷的重要性及願意進修提升學歷,以應付知識型經濟的發展。

由於政府「資歷架構」對僱員及就學青少年將來的事業發展有重要影響,因此九龍社團聯會將從清晰資歷架構定位及發展方向、優化資歷架構政策、強化支援政策及教育措施配合等各方面,反映市民對政府推出「資歷架構」的看法及本會的立場,從而建議政府如何有效的達至推動全民自我增值,與及平衡各業界從業員的利益,最終使資歷架構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成為社會經濟增長及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石。

一、穩定及促進社會發展

不強制在所有行業實施資歷架構

以往香港有不少行業採用「師徒制」作為培訓僱員的主要方式,直至今天,香港仍然有不少行業實行這種以口耳相傳、子承父藝及師授徒術的技術認可,例如參茸海味店的買手、跌打療傷的醫師及藥材買賣的店員等傳統行業,他們往往重視員工的工作經驗及資質而不在乎學歷﹔而一些非專業、厭惡性及低技術性的工種,如清潔、搬運、忤工等行業,如強行實施資歷架構評級,只會弄巧反拙,令這些行業的流失率增加,導致低學歷人士尋找工作更困難,變相推高本港失業率。此外,尚有一些傳統工藝行業如雕刻、刺繡亦可能因資歷架構的推行,而加劇後繼無人的現象,最終令民族傳統工藝失傳。因此本會在支持政府於各專職行業內推動資歷架構機制的同時,亦建議當局無須在所有行業內推行,尤以一些難以用學歷、技術去劃分職級的工種,或是重視年資經驗的行業,切忌以一刀切的方式推行。

在行業資詢委員會中增加基層代表的聲音

資歷架構是為行業制定能力標準級別。但現時如鐘錶業的行業資詢委員會內,只有約五份一人是屬於工會代表,為更好地確保業界利益及充分表達僱員的意見,政府在全面實行「資歷架構」前,必須充分諮詢各行業的意見,加大基層員工在行業資詢委員會內所佔的比例,制定更切合業界的能力評級指標,與業界多作溝通及檢討修正工作,以便「資歷架構」切實適用於各行業的實際需要。

按部就班的推展資歷架構的適用行業,切忌一蹴而就

政府應在各行業內設立過渡時期,並密切觀察行業內在推行此一架構後的回響及施行進度,協助從業員適應「資歷架構」對他們所帶來的衝擊,絕不可強行推行「資歷架構」而漠視從業員的意見,留意僱員的反應及適應能力。除此之外,「資歷架構」既需要推動從業員的工作能力,亦不可不顧及新入行者要面對的困難,在制定資歷級別時,盡可能以寬進嚴升的態度制定入行及升級準則,締造更多有利的就業機會。

資歷架構應以社會未來發展接軌為定位

推行資歷架構已是大勢所趨,職業學歷化及技術化已是世界先進國家的發展潮流,香港勢在必行。由於此政策對全港三百多萬打工仔有著切身的關係,因此政府在推行資歷架構時必須以社會未來發展接軌為定位,在制定行業資歷架構評級標準、進修方向、增值課程內容、業界要面對的新知識等方面時,一定要有一明確的目標及方向。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下,社會在變,香港已由工業社會大規模生上轉向後工業社會的個別化服務,知識、科技及資訊的發展一日千里,香港各行各業時刻需要面對業內新的知識、技術、模式及發展方向的衝擊,職業模式及營運方向在不停變化中,工種與工種間的界線開始模糊,分工不再明顯,許多行業需要員工擁有通識能力。因此本會建議政府必須以社會未來發展接軌為定位,在制定各行業的資歷架構時,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因為資歷架構帶有領導行業向前發展的牽引作用,對業界僱員的發展方向有重要參考作用。所以政府需充分參考學者及業內人士的意見,同時必須考慮到香港推行的資歷架構評級、所承認的學分及證書、過往資歷認証等措施,如何能與中國及外國社會就業市場涵接及承認。只要香港推行的資歷架構能與國際及以社會未來發展接軌為定位,資歷架構才能得到堅實的認可地位及發揮指導業界僱員發展的作用,從而有利鼓勵本港市民投入與參與。


二、優化資歷架構政策

加強宣傳資歷架構

總括而言,要使「資歷架構」能在各行各業順利推行,政府無疑需要讓大眾更清楚了解「資歷架構」的內容及推行時間表。但現時實際上,大部份香港人都不知道政府打算在什麼行業內推行「資歷架構」,更遑論大眾如何配合政府「資歷架構」的要求而作出進修増值,與及向政府反映界別內對「資歷架構」的意見。再者,政府在推動「資歷架構」宣傳活動方面過於側重個別行業的內部諮詢宣傳,缺乏公眾推廣的活動,大眾始終對「資歷架構」的內容及對自身的影響一知半解。而電視廣告又只流於口號式宣傳,市民只知「資歷架構」其名,不知其實,令「資歷架構」的宣傳對象及定位不清晰,宣傳效益成疑。再加上諸如「資歷架構」、七級的「資歷級別通用指標」、「能力標準說明」、「通用(基礎)能力標準說明」等名稱過於深奧及學術性,低學歷人士未必能意識到此政策與自己有關,進而影響公眾的參與性及知情權,所以政府必須加強對公眾有關「資歷架構」的推廣及宣傳,增加宣傳預算及渠道,提供詳細的規劃藍圖予公眾查閱,制定清晰的政策定位及宣傳策略,並且派員到地區社團、各大私人機構、工會及學校等地方作專題解說,因為此一政策對普羅市民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

營造社會進修及培訓的增值理念及氛圍

從分析顯示,雖然香港市民普遍願意進修及培訓,但當中以中四上學歷的受訪者佔大多數,反映出有一定程度學歷的人士較願意自我增值。反觀中三程度以下學歷的人士對自我增值的態度則趨於冷淡,這明顯是自我增值的意識及社會氣氛只能在某部份階層身上出現,反而學歷較低的階層卻未能意識到自我增值的重要性,或受種種條件所限制,對自我增值卻步。有見及此,政府應在推行「資歷架構」前,盡可能在社會上營造出社會進修及培訓的增值理念及氛圍,提倡學習階梯,進而建構出自我增值的平台。表彰願意學習的低學歷者,並且加大對低學歷者的支援力度,鼓勵基層前線員工提升技能,「資歷架構」才可順利推廣。

確認過往資歷認可制度,重視現有職工的就業技能

時至今天,技能證書化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資歷架構」亦如是,但對於一些所謂「老行專」而言,「資歷架構」的評級亦需要一定的學歷及面試測驗來進行評級,這會容易出現資歷深、學歷淺的從業員被評定為較低的資歷級別,例如一位學歷低,但手藝出眾,譽滿行內的大廚,與一位取得中華廚藝學院或大學飲食業學位的新畢業生,在評定資歷等級時,可能出現大廚的等級比新畢業生為低的歪曲現象,進而影響這班資歷深的從業員的地位及薪酬,容易引起反響。故此我們建議政府實施「資歷架構」時,必須引入確認過往資歷及年資的機制,以保障業界的穩定及尊重有關人士的地位權益。

簡化確認資歷程序

能力認證制度是確認資歷的重要程序之一,但有關認證制度將會涉及龐大的行政費用,而費用將會轉嫁至認證人身上,對於低收入人士而言,如果需要恆常性地確認學歷、資歷及證書,將令其經濟壓力百上加斤。因此政府應以最簡便或低收費的方法處理資歷的確認,簡化認證手續。


三、強化支援政策

擴大持續進修基金資助範圍及金額

雖然持續進修基金已由最初只供非學位持有人擴大至現時可供任何18-60歲的香港居民申請。不過,政府卻沒有對可申請的資助金額有所提升,仍舊維持最高一萬元及課程的八成津貼為限,忽略了現時社會上許多進修課程學費的昂貴程度。例如現時坊間英語非證書課程平均每小時收費80至100元,完成課程後學生需要參加英語考試,合格後才能申領基金。以現時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的考試費用(約1,500元),再加上報名費及剩餘二成的課程費用需要由報讀者自行支付,進修者可獲資助修讀的課程時數著實有限。至於其他毅進課程、自資副學士等費用就更昂貴。所以申請基金者往往在報讀一、二個進修課程後就已耗盡基金的津貼,這與政府提倡的「資歷架構」及終身學習的理念背道而馳。與此同時基金申請手續繁複,而且強制申請人只可在開立基金戶口後的二年內申請津貼,否則會被視作放棄申請,令申請人不能選擇一些較長修讀期或自我調整修課進程的課程。再者,現時政府正積極為九個本地行業推行「資歷架構」計劃,包括印刷及出版業、鐘錶業、中式飲食業、美髮業、物業管理業、機電業、珠寶業、資訊科技及通訊業及汽車業,但反觀現時持續進修基金可供申請的學科範圍,只包括物流、金融服務、商業、旅遊、語文、設計及創意工業等幾個學科,未能涵蓋「資歷架構」計劃的九個行業,所以持續進修基金對這九個行業的從業員來說,作用有限。至於將來「資歷架構」擴大至其他行業後,這種情況就更形突出。有見及此,政府應將持續進修基金的津貼金額、申請期限、可涵蓋的課程及申請手續進行增加、放寬、擴大及簡化的改革,令「資歷架構」推行時能夠對各行業的從業員有足夠的支援。

制定措施支援在職進修人士

鼓勵「持續進修」、「終身學習」是「資歷架構」的核心價值,但現時坊間進修及培訓課程費用不菲,學習時間又不短,不是所有低下階層所能承擔,如果因無力支付增值的課程費用,又或因工作時間太長不能自我增值,而令他們在「資歷架構」下無法獲得提升職位,那「資歷架構」的推出只會使他們無法擺脫貧窮及看不到未來,到時社會對「資歷架構」的反彈只會有增無減,甚至會引起社會大眾的不滿情緒。所以本會建議政府一定要制定措施支援及扶助在職進修人士,透過提供不同的資助及限制過長的工作時間來作出配合。例如可考慮引入進修或讀書休假,又或是對設立最高工時作可行性研究。如要長時間進修,亦可提供停薪留職的機制。同時讓學員在修讀完課程後,所得證書可化為學分(credit),在不同進修機構間互通及累積,從而提升員工學習的動機及支援。

設立監管機制監管坊間的培訓及進修課程的認受性

在可預見的將來,當「資歷架構」全面推動後,坊間的進修及培訓課程必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推出。雖然有了「資歷架構」認證後,僱員對需要進修的課程內容及方向會清晰得多,但坊間提供的課程質素、收費、學歷受認可程度等問題仍舊存在,政府有必要設立機制去監管市面上的資歷認證課程,同時不可由單一機構壟斷某一些行業的進修課程及考核,加強對坊間進修機構的課程內容、收費、師資及整體質素等監管,令進修者的利益得以保障。


四、教育措施的配合

新高中課程引入的職業導向元素

「三三四」新高中課程引入的職業導向元素將能迎合普遍市民的要求及期望,為未來課程多元化發展打下強心針。事實上,在過往教育中,曾出現過不少職業訓練學校或所謂職業先修學校,但現在經已息微,這類學校已經轉變為主流的文化學校;然而,現時許多市民均表示贊同設立職業訓練學校,這個現象除反映出市民對職業教育有一定的期望及需求外,亦反映出現時教育未能真正有利於就業,與適應社會未能掛得上勾;而且表示贊成設立職業訓練學校的市民,許多都是20歲以上的年青人,他們正好是投身社會工作的一群,亦正反映出與近年香港經濟環境以及就業困難不無關係。

讓學生有實習實戰的機會

在新高中課程當中,除了加入職業導向的課程元素外,亦必須讓學生有實習實戰的機會,例如透過參與義務工作服務社會,或於商業機構有一個短期的實習機會,藉此讓學生體驗人際溝通、協作及吸取社會工作經驗,使教與學的質素進一步提高,學生更能獲益良多。

提升學歷與職業技能間之關係

本會認為有需要提升學歷與職業技能間之關係,要提升職業技能,必須要向專職化方面發展,政府提倡新高中課程引入職業導向課程,但這只屬起步點。加上「資歷架構」評審計劃將職業職級分為七等,強調個人的學歷及資歷,故此,學歷與職業技能兩者間的關係將會變得更為密切,本會認為,在展翅計劃及毅進課程等基礎上,職業學院這類學校應該要走專職化的道路。至於在提升學歷方面的同時,亦必須為學生提供專職化的職業技能培訓的渠道,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加強可持續性的課程發展

政府現時為中學畢業生提供了不少就業就學計劃,如展翅計劃、毅進計劃、副學士及文憑課程等,雖然不同計劃專為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人士而設,但其實彼此間是能夠建立起關連性的,課程亦可有申延性的發展;而且大部份市民在選擇修讀課程或計劃中,都以能夠幫助繼續升學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慮原因。因此,政府必須從可持續性的課程發展作為考慮點。

增強計劃或課程的吸引力

本會認為,要增強計劃或課程的吸引力,不單其本身的質素要達到一定的水平,更要為課程加入引動上升的動力。現時,非主流教育包括展翅計劃、毅進計劃等,缺乏一個清晰的晉升藍圖,彼此關係並非緊緊相扣,讓青少年清楚了解在修畢有關課程後的進修前景,本會認為政府、教籌局以至勞工處等應着手研究各項計劃的關連性,整合課程設計,制定晉升階梯,讓修讀人士明確掌握奮鬥目標,政府亦有責任向大眾推廣計劃的認受及確保學歷水平,讓課程切合現時社會的實際需要,職業教育才能得以發展。

擴展專上教育的持續進修及涵接海外的出路

在非主流教育課程中,不少市民表示會選擇修讀由大學支援的副學士及文憑課程,並且對於這兩類課程較為有信心,但由於大學競相爭取資源,故不少本地大學開辦「賺錢」的副學士課程,出現大學商業化的情況,大學可供副學士升讀的本地大學學位數量極其有限,獲副學士學位的學生除了向海外升學便別無他選,學額在求過於供的情況下,窒礙了學生繼續升學的目標,未必能回應市民期望副學士課程能夠幫助繼續升學的目標。

檢討專上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

政府與本地各大學必須檢討專上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整合大學資源,盡量騰出學額讓更多合資格有能力的副學士學位人士就讀大學學位課程,理順非主流課程的晉升階梯,從而鼓勵及推動非主流課程的發展;而且,亦需研究副學士課程與大學課程接涵的技術問題,方便學歷的晉升。

又由於市民對於本地大學抱有一定的信心,故傾向選擇由大學支援的副學士及文憑課程,但正如前文所述,本地大學開辦大量副學士及文憑課程,會容易影響課程的質素及對學生的照顧;而且,不少被訪者如家長類別的亦認為副學士課程的收費不太合理,收費稍高,負擔吃重;另一方面,社會上對於部分毅進課程及持續進修課程不時提出批評,指出課程內容及質素參差,「貨不對辦」,以至影響修讀人士的信心。

針對以上情況,本會認為即使副學士課程由大學機構舉辦,政府、教育統籌局以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等都應有責任嚴格監管有關課程,包括課程設計、師資、學費等各項環節,更必須監察課程的收生情況,避免出現超收現象;而且,有許多選擇修讀非主流課程的市民認為,有需要對各項就業就學計劃再作嚴格的監管,教統局必須密切監察開辦課程的民辦機構,以確保課程及師資達到水平。

總結

總的來說,「資歷架構」的出現是一個推動社會前進的催化劑,其出發點是值得支持的。不過,在推行的進程上,政府將無可避免要面對資源分配的訴求,與及現時一群高年資及技術的僱員對劃分資歷級別的質疑,更甚者僱主可能會以配合政府政策為名,利用「資歷架構」的名義來淘汰或貶降年長的員工的薪酬福利,令政府的資歷架構政策變相成為僱主的「藉口」,動輒壓迫員工,令僱員時時刻刻面臨「掉飯碗」的壓力。因此本會期望政府能切實諮詢業界員工的意見,全面在資源上支援打工仔的自我增值,同時在宣傳工作上重點著墨,切實而全面的監管坊間的資歷進修及培訓課程,令資歷架構全面促進香港社會的成長,成為社會經濟增長及繁榮穩定的重要基石,才能使香港在面對世界知識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下,穩定而大步的向前邁進。


九龍社團聯會

學術及資歷架構研究專組 

 
Top  
返回  
下一則
                 




心繫民生、情繫家國

info@klnfas.org.hk
電話: 2397 1822
基本法逃離迷宮大賽
更新日期: 2016-12-22
香港文化政策意見調查結果
更新日期: 2011-03-09
出版刊物
聯絡方法
©Copyright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使用條款及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