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歲元祚,吉日惟良。正月歲首,在中華大地一派生機昂揚之際,勤懇實幹的香港市民也開始踐行"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古訓,素手添花、盛裝舞龍、大開筵席迎佳節,為開年的豐盛富足提早謀劃。
在香港丁酉年的年宵市場上,香港教育大學社科系學生何國穎接過同伴手中的捲簾,懸起掛在攤檔口。一群在校生的自營生意——"雞籠入水”,開始了歲末一天的營業。
每年的年宵市場,都是一群青年創客歷練功夫的練兵場。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旺角花墟公園等大型年宵市場,有不少像何國穎一樣的年輕人怀揣一顆創業心小試牛刀,在自家店舖前落力叫賣,一嚐創業滋味,成為香港年宵市場上最具活力的景緻。
創業達人接地氣
在旺角花墟年宵市場擺攤的創業團隊"雞籠入水”,由17位香港在校大學生和中學生組成。通過自行設計攤位、策劃運營,他們從九龍社團聯會舉辦的"2017年宵達人大比拼”中脫穎而出,成為四支勝出隊伍中的一員,獲得聯會提供的年宵免費攤位及資金支持,參與到大賽的最終決勝中。
在"雞籠入水”攤位,設計獨特的對聯格外引人注目,"過三爆四”、"升職加薪”等本地潮流字句縫紉在布藝對聯上。新型揮春(即"對聯”)比傳統紙質對聯易於保存,使用壽命亦長久。成員何國穎介紹,自家設計的揮春著重把傳統與潮流融合,以迎合年輕人口味;同時拓展揮春的使用範圍,以往張貼在牆壁上的揮春如今也可以用來懸掛。"新瓶舊酒”,依然醇香。
年宵市場是嘗試創業的好機會,但攤攤相連、主題相近的特點也令競爭更為激烈直觀。為了從過百攤位中脫穎而出,青年們在有限的春節主題中,融入奇思妙想,試圖呈現不一樣的年宵特色。參與比賽的另一團隊"大龍鳳”,打的正是"傳統文化,傳承精神”的標語。
"這個盒子外表看並不稀奇,這裡面是蜀繡,被列入我們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塊茶餅已經快斷貨了,普洱茶在香港很受歡迎......”介紹起攤檔上的產品,專程去廣州進貨的成員郭旭昇如數家珍,"我們希望藉由年宵市場這一香港傳統節前習俗,將傳統精神傳遞下去,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歷史,傳承中國文化。”
郭旭昇介紹,團隊花費3萬港元推出3個系列產品,以傳承精神出發,亦不乏創新元素。藍白相間的雞仔玩偶,其顏色及花紋均取材自景德鎮陶瓷,在年宵紅彤彤的主色調對比下格外清麗;蜀錦、茶餅、書法等中國傳統產品售價不菲,卻是四川、閩南及中原大地的文化風俗意象,在市場上頗為叫好;而以時下熱搜為主題的"港鐵關愛座”等帆布袋和潮流挂件,則貼切這群年輕創客創新、獵奇的群體特色,令厚重的文化主題更添幾分活潑。
而為了找到這些合適的貨源,這些初生"生意人”有的前往廣州進貨,有的遠至義烏"取經”,有人甚至是首次走出香港聯絡物流。一次年宵創業,既是對商業運營的熟悉,更是對兩地文化風俗的探尋。
年宵一刻值千金
選擇怎樣的創業環境與營銷商品,是一種自我理念的輸出。對大部分年宵市場上的創客來說,以年宵市場為契機鍛煉經商能力,既能得到來自社會上的創業支援,又能推廣中國文化,輸出他們對歷史文化的認知,在此過程中廣結良友。
郭旭昇閒暇時參加不少文化研習社活動,對青年創業有著自己的理解。"青年創業就像在大海裡航行,茫茫大海難辨方向。這時就需要一個港口、一個平台,讓我們青年人知道如何行進。”郭旭昇說,這次團隊集結6位來自傳媒、會展和設計等領域的在職青年,以各自在專業領域的技能共同探索營商之道,了解青年踐行創業理念時遇到的具體問題。
郭旭昇認為,青年創業的共同困難在於起步難。他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年宵市場攤位競標價約為1.8萬港元,加上經營時的基礎運營費用,7日下來總花費約為2萬港元;而所有貨品成本價不到3萬港元,即攤位及其他基礎設施的花費要占到總本成的四成或以上。對一個初創團隊來說,即使眾人集腋成裘,起步資金依然難以負擔,高成本成為短期經營的最大障礙。這也是為何越來越多的青年選擇透過社會機構,獲得租金豁免或技術支援的直接原因。
據香港特區食物環境衛生署的不完全統計,在香港15個戶外年宵市場的逾千個攤位上,每年有40至60個攤位由中學生、大學生經營。這些攤位有的由社團出資贊助,有的則由學校為學生投標競得。有志經商的學生只需負責選購商品及擬定銷售策略,有的甚至無需集資,由學校全權擔負盈虧。
"學校十分支持我們出來實踐課堂所學,團隊成員也在相互調整課餘時間輪流看鋪經營,希望最大程度地參與運營。”輔修商科的何國穎說,創業是他的興趣所在,同時又將專業所學商科知識通過年宵經營實現,用運營效果證明自己的創業理念行得通。
"創業僅有理想是維持不了多久的,只以利潤為導向也會失去前行的動力。”何國穎和他的同伴並無盈利野心,他們以不蝕本為目標,希望能好好把握這次攤位資助的時機,體驗創業過程的百般滋味。
從小攤檔到大舞台
在"大眾創業”風靡全國的今日,擁有創業夢想的人不乏其數,但無經驗、缺人脈的青年如何起步,關乎社會的創業環境是否優渥。
作為"2017年宵達人大比拼”的主辦方,香港九龍社團聯會對青年創業的支持由來已久。自2010年開始,聯會鼓勵青年將年宵攤檔作為青年創業體驗區,尋找志同道合的合夥人,競標經營年宵生意。六年間,有十餘支團隊通過年宵市場的歷練,在分析消費心理、思考商業主題、掌握採購運營模式、與夥伴及顧客溝通相處方面漸有體悟——成者堅定創業信心,經營不善者也有更清晰的自我認知,向創業夢想步步邁進。
"年宵創業門檻低、接地氣兒,週期雖短但五臟俱全,具備青年在未來創業時可能遇到的種種環節。” 聯會理事長王惠貞說,年宵市場只是牛刀小試的開始,創業青年需要的是更高層面的支援與扶助。
王惠貞介紹,除了舉辦年宵達人比賽為入圍者提供4個免費年宵攤位,九龍社團聯會業已申請到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的青年發展基金,為青年人爭取300萬港元的創業啟動基金,加上聯會基金的150萬港元,共能為青年提供450萬港元的資金支持。此外,聯會已與廣西自治區政府及廣東省政府展開合作,尋求在資源、物流等方面為香港青年提供創業支持。
"事實上,年宵市場上的創業故事只是香港乃至全國創業風潮的一個縮影。”王惠貞說。
據香港特區投資推廣署的數據,香港創業型公司數量僅2015至2016年就上升三成,創業型公司員工人數也由2015年的3721人升至2016年的5229人,增約四成,香港的創業氛圍漸濃。而隨著創客人數的增長,香港年輕創客的發展也得到越來越人關切。無論是特區政府和阿里巴巴提供的青年基金、前海深港夢工廠和香港科學園提供的政策優惠,還是民間社團舉辦的各類創業導航活動,社會都極力促成青年踐行他們的創新創業構思,提振香港整體創新創業水平。
香港國際創客節聯席主席楊全盛說:"創業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鏈,也是一個渾然一體的進化過程。”創業的生態鏈不僅需要政府、社團、個人的協作對接,也需要從小攤檔到大舞台的逐步進化。
一年之計在於春,創業之計在少年!正如年宵市場上活躍著的青年創客,他們身上有創業夢想的支撐,有青年機構的指導,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更有小攤檔容納鴻圖誌、夢想一朝萌新芽的年輕的力量。